明朝第一驸马

【283】李定国扬威缅甸1(2 / 2)

史可法无奈地摇了摇头,心想有谁会嫌钱多的?于是他拿出那一尺厚的卷宗给刘宗周看,刘宗周翻了几页,就一拍桌子,骂道:“这帮国之蠹虫,老夫舍了这把老骨头不要,也要这些蠹虫斗一斗。走~”

刘宗周和史可法立刻赶赴两湖地区,锦衣卫的雷霆手段,加上刘宗周、史可法的铁面无私,一大批贪官在这次风暴中落马。这时,他们才知道除了御史台,还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也在监察他们。御史台那帮文官可能好糊弄一点,但是锦衣卫那可不是闹着玩的,于是不管是出于自身的洁身自好还是对《大明律》的敬畏,贪墨之风几乎绝迹。当然,逢年过节送点礼还是免不了的

◆◆◆◆◆◆

对于缅甸的战略,大明分为两个方向进攻。北路是吴三桂率领的云南大军,总数十万;东路是李定国率领的征安南兵马,经过整编之后,可以调动的部队也有六万,另外还有暹罗国王巴塞通派出八万暹罗军助战。不过,大明还是按照先礼后兵的原则,向缅甸递交了国书,要求缅甸把万历皇帝赏赐给他们的孟养、木邦地区还给大明,同时要在西南地区重设五大宣慰司,车里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,不再重设。

五大宣慰司即:

孟养宣慰司(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,伊洛瓦底江以西,那伽山脉以东地区,治所在今缅甸孟养)

木邦宣慰司(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,治所在今缅甸兴威)

缅甸宣慰司(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)

八百宣慰司(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)

老挝宣慰司(其地在今老挝境内)

且说在首都阿瓦的缅甸王他隆接到了大明礼部侍郎送来的国书,顿时气歪了鼻子,五大宣慰司中有四个都设在缅甸境内,如果这五大宣慰司设立了,缅北大片土地就又要划到大明手中了

他隆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,那就是拒绝郑天瑞要求东胡投降的命令。因为在他的印象中,明军是不堪一击的,自己那无敌的十万象兵将让敌人好好领教到什么才是恐惧的滋味!

面对明军的两路夹击,他隆的对策是先打东路军,因为莽达看来,那六万暹罗兵可以忽略不计,自己真正的对手只是李定国率领的六万明军。自己带着自己的十万象兵出征,以多打少,一定可以胜利的。一番精心选择之后,莽达把决战的地点选择在了塔尼河附近的一处平原。这里的东面是一片原始森林,西南是塔尼河。除了几处丘陵以外,地势非常平坦,非常适合于象兵的大规模展开。

李定国听到这个消息,一面派人速去调运船只,一面率领部队开赴塔尼河,在河西岸扎下了大营。在营地,李定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清对岸装备齐备,阵容严整的缅甸军队。他隆也看到了李定国的主帅营帐,就亲自坐镇在对岸重点防守。李定国仔细观察了河面和两岸地形,深知渡河不易,特别是他隆本人驻守的这一段河道,根本不可能渡过去。即使自己麾下的大明勇士不怕牺牲,他们的马也不行。因为他隆的大象就在水边把守着,那些怪模怪样的庞然大物和它们那怪声怪气的吼叫,把战马吓坏了,甚至当马群在河边饮水时,老远地瞅见大象,都要吓得调头就逃。虽然在此之前,李定国将明军战马和暹罗军的大象放在一起,希望战马能克服恐惧,但是结果还是失败了。

大明鸿德五年一月八日,渡河要用的船只很快就运到了,暹罗人的士兵们是把船只折卸开,大的拆为三段,小的拆为两段,然后装上大车运来的。李定国这时把部队分成三部分,悄悄作了一番吩咐,开始行动了。只见塔尼河西岸,不是骑兵就是步兵,一队接着一队往不同方向出发。河面上,明军和暹罗军的船只频繁地航行。

这一切似乎都在预兆着敌军似乎在寻找着合适的时机和地点,随时准备渡河。他隆不敢疏忽,也带着象队在对岸不停顿地来来回回奔走。这样一连数日,天天如此,明军军还未过河,他隆的人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。

李定国把缅甸军折腾了一阵后,又从四面八方把粮食及其它军需物资源

源不绝地朝大本营运来。这样,在他隆看来,很明显,敌人因为受到阻挡,似乎准备在河岸上长期驻扎下去了。李定国甚至派人送信到河对岸,说道:“我大明地大物博,粮秣堆积如山,我可以把十万大军在这里驻扎一年,阁下可以吗?”

他隆虽然知道这话未免托大,但是他隆明白,眼下是春天,虽然到了夏天河水会暴涨,明军将更加难易渡河,但是自己却等不了。因为北面还有一只吴三桂的大军正在步步紧逼。“难道明军真是故意在这里拖延时间,只是佯攻,从北方来的军队才是真正的主力?”他隆摸不清李定国的真正意图,变得踌躇起来。然而,他隆没有喘上一口气,明军又开始了夜间骚扰。

李定国亲率部分骑兵在河岸口左右驰骋,边驰边呼喊冲锋口号,并且用尽一切办法,故意搞得沸沸扬扬,一片喧嚣,仿佛趁着夜幕掩护就要强渡的样子。他隆再次紧张起来。但这种事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,他隆除了听见高声喊叫之外,并没有发现敌人做出实战动作。他由此得出结论:敌人并不敢真的渡河,不过虚张声势而已。从此以后,他隆不管对岸怎样行动,怎么喊叫,总是呆在营房里再不出来了,大部队也不再跟屁虫样被李定国牵来牵去。他隆只是在沿河各处派了哨兵。

李定国看到他隆麻痹起来,于是开始迈出了下一步。频繁地调动部队的过程中,李定国侦察到塔尼河上游有一处地方非常有利于他的大部队偷渡。这个地方距离他的大本营不到30 公里。在那里,塔尼河拐了一个大弯,形成一个半岛状的拐角,上面树木森森,适合部队的隐蔽,河中还有一个岛屿,也长满了树木,从无人迹,非常恰当地遮掩着对岸哨兵的视线。就是在这样一个被选择偷渡的地方,李定国事先也没有忘记给对岸的敌人灌点**汤,他让士兵们点上篝火,大声嚷嚷,一连搞了好几夜,暗地里积极做着渡河的准备。